三年前的今天,2013年8月19日,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在京隆重召開,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重要講話,為新時期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、提供了遵循。在這次會上,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了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,提出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。
這三年來,關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,黨中央還召開了文藝工作座談會、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、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。習近平總書記的每一次講話,都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。同樣,在這幾次講話中,習近平總書記毫無例外地強調了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思想。黨建網微平臺同您一起回顧。
2013年8月19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: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
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、統一的。
堅持人民性,就是要把實現好、維護好、發(fā)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(fā)點和落腳點,堅持以民為本、以人為本。
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,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,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(yǎng)結合起來,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,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,豐富人民精神世界,增強人民精神力量,滿足人民精神需求。
宣傳思想工作者感言和體會:
重慶市委宣傳部辦公室 冉龍江:身段放低一些,善于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交朋友、拜老師,尊重群眾的話語權,把基層的情況摸透、群眾的需求吃透,以便宣傳工作有的放矢。
《大眾日報》高級記者 陳中華:我認為新聞工作者一定要堅決克服宣傳工作脫離生活、不接地氣、同群眾貼得不夠緊的問題,要深入實際、深入生活、深入群眾,一心想著人民、一切為了人民,始終把人民群眾作為報道主體和服務對象。
2014年10月15日文藝工作座談會: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(chuàng)作導向
文藝事業(yè)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(yè),文藝戰(zhàn)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(zhàn)線。
社會主義文藝,從本質上講,就是人民的文藝。
人民既是歷史的創(chuàng)造者、也是歷史的見證者,既是歷史的“劇中人”、也是歷史的“劇作者”。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,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、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。
以人民為中心,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(fā)點和落腳點,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,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,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。
文藝創(chuàng)作方法有一百條、一千條,但最根本、最關鍵、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、扎根生活。
參會代表心聲:
時任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 馮雙白:曾有一段時間,人們對文藝價值的認知存在偏差,單純以商業(yè)價值作為文藝作品的終極標準,過度追逐收視率、點擊率。為此講話提出,“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”。這意味著,文藝作品好不好,人民的點贊說了算。
2016年2月19日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: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
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,是治國理政、定國安邦的大事,要適應國內外形勢發(fā)展,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(fā)把握定位,堅持黨的領導,堅持正確政治方向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,尊重新聞傳播規(guī)律,創(chuàng)新方法手段,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、引導力、影響力、公信力。
在新的時代條件下,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:高舉旗幟、引領導向,圍繞中心、服務大局,團結人民、鼓舞士氣,成風化人、凝心聚力,澄清謬誤、明辨是非,連接中外、溝通世界。
新聞輿論工作者要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,在圍繞中心、服務大局中找準坐標定位,牢記社會責任,不斷解決好“為了誰、依靠誰、我是誰”這個根本問題。
《黨建》雜志訪談:
解放軍報社社長 李秀寶:處理好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,實現“傳播上更強”。軍報要永遠做官兵“不見面的指導員”“沒有圍墻的大學”,只有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,才能形成傳播優(yōu)勢,營造思想合拍、上下合心、行動合力的生動局面。
京華時報社社長 左亦:人民的需要就是新聞宣傳報道的價值所在。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,要求我們必須尊重人民、理解人民、熱愛人民、關注人民命 運、反映人民心聲、鼓舞人民前進。
2016年4月19日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: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(fā)展思想
網信事業(yè)要發(fā)展,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(fā)展思想。這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。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,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,降低應用成本,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、用得起、用得好的信息服務,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(fā)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。
網民來自老百姓,老百姓上了網,民意也就上了網。群眾在哪兒,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,不然怎么聯系群眾呢?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,經常上網看看,潛潛水、聊聊天、發(fā)發(fā)聲,了解群眾所思所愿,收集好想法好建議,積極回應網民關切、解疑釋惑。
我們要本著對社會負責、對人民負責的態(tài)度,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,加強網絡內容建設,做強網上正面宣傳,培育積極健康、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,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(yōu)秀文明成果滋養(yǎng)人心、滋養(yǎng)社會,做到正能量充沛、主旋律高昂,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。
黨建網微平臺微友感言:
“呵,小韓國”:讓互聯網更好的為人民,為百姓服務,讓互聯網成為黨政干部聯系群眾的一條途徑。
“蓋世英雄”:我們常常講,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,把互聯網的使用作為課題研究,將民意有意識的進行搜集,才能有的放矢的進行引導和開展工作!
2016年5月17日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: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
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,核心要解決好為什么人的問題。
為什么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、原則性問題。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為誰著書、為誰立說,是為少數人服務還是為絕大多數人服務,是必須搞清楚的問題。
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所作為,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。脫離了人民,哲學社會科學就不會有吸引力、感染力、影響力、生命力。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堅持人民是歷史創(chuàng)造者的觀點,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,尊重人民主體地位,聚焦人民實踐創(chuàng)造,自覺把個人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(fā)展緊緊聯系在一起,努力多出經得起實踐、人民、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。
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,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。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。
參會代表接受《黨建》雜志訪談:
武漢大學教授 沈壯海:我們應當把自己的研究深深扎根在當下生動的實踐中,堅持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,努力在為祖國、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、實現價值。
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康震:要立足中國大地,總結中國經驗、凝練中國智慧、解決中國問題,構建中國特色、中國風格、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,服務國家、服務社會、服務人民。
來源:黨建網微平臺
(責任編輯:孫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