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和浩特市房地產開發(fā)監(jiān)督管理處處長冀罕鋼桌上的電話,不再像一個多月前那么繁忙。
彼時,呼和浩特剛剛取消限購政策,旋即收回,引發(fā)外界猜測。冀罕鋼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說,撤回文件完全是因為打印錯誤?!白鳛橐粋€邊陲省會城市,取消限購是順應市場。”他說。而呼和浩特的庫存狀況也沒外界想象的那么嚴重。
一個月以后,呼和浩特不再成為輿論焦點。陸續(xù)有20多個城市,取消或者放松限購。限購解禁和放松的城市共性特征是,成交量都有所上升,但開發(fā)商更期盼的是信貸的放松。
解禁后的反彈
與其他機構的觀點不同,東方證券認為,7月限購放松城市的新房銷售數據,有所改善。在其統(tǒng)計的39大城市中,限購城市數量28個,其中限購放松的城市18個,放松后7月環(huán)比銷售改善的城市為13個,占比達到72%。濟南和杭州,7月成交量環(huán)比6月分別增長130%和72%。但杭州是在7月29日起才放松限購,其成交增長并非限購解禁導致。
申銀萬國分析師認為,限購城市成交量巨大,其銷售改善可能影響全局。以2013年為例,46城共計成交約3.4億平方米,占全國總成交的26%,如果因限購放開而銷售改善則將產生全局影響。
限購解除后,壓抑的部分需求將集中釋放。46個限購城市74%是一二線城市,也是區(qū)域中心城市,大都具備產業(yè)競爭力和人口吸引力,本地改善性和外地剛性需求都比較大。由于限購多年,一經放開短期應能去化一部分庫存,適當緩釋高庫存的壓力。
以杭州為例,7月29日限購放開第一天,杭州主城區(qū)簽約量115套,其中140平方米以上住房34套,占總量近3成。千萬以上的豪宅成交17套,一天的成交量就超過過去幾周。福州、濟南、杭州、成都、石家莊、呼和浩特、海口、南昌、青島等城市,解禁后的銷售都有一定改善,但很難明確斷定這是政策調整導致的結果。
杭州老板電器股份公司副總經理何亞東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在執(zhí)行限購政策的這幾年里,杭州的家電行業(yè)已連續(xù)幾年沒有增長。盡管限購解禁帶來的觸動并不是很強烈,但何亞東告訴記者,他身邊有許多朋友都打算買二套房和三套房,甚至有換大房子的想法。“大家都認為房價可能又要漲了。”張亞東說。
但杭州本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開發(fā)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對開發(fā)商影響最大的不是限購政策,而是限貸政策,14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存量有限。
放貸與市場波動的矛盾
7月中旬博鰲·21世紀房地產論壇期間,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,貸款利率上浮抵消了降價帶來的效果。開發(fā)商最希望放松“限貸”。
然而,與多地積極推出“救市”舉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房貸市場的現狀不容樂觀。金融搜索平臺“融360”對全國23個重點城市近400家銀行房貸利率進行的調查顯示,剛需購房者將繼續(xù)面臨房貸利率走高、放貸不易的困難。
7月,全國23個重點城市中,房貸利率最低為9折,出現在北京農商行和中信銀行北京分行;以往房貸利率相對較低的外資銀行中,如今也只剩匯豐銀行可以提供9.4折-9.8折的優(yōu)惠,其他外資銀行均提高到基準利率以上;絕大部分二三線城市優(yōu)惠利率已銷聲匿跡,首套房利率與二套房利率逐漸趨同,差別化信貸政策名存實亡。
據了解,哪怕是有少數銀行名義上可提供優(yōu)惠利率,但事實很難申請,即使申請到了,放款時間也無法確定。此外,銀行看人放貸現象普遍,中信銀行北京分行的9折利率只針對部分特定客戶,農業(yè)銀行只針對優(yōu)質客戶提供9.5折利率優(yōu)惠。
今年2月至7月,停止住房信貸的銀行占比呈曲折上升的趨勢。7月,在統(tǒng)計的23城市中,只有西安、佛山、青島、珠海四個城市沒有銀行停貸。
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,商業(yè)銀行不是政府政策執(zhí)行的部門,而是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、兼顧風險考量的公司。銀行“惜貸”首先受資金供求關系的影響,其次出于自身風險控制的考量。經濟放緩、不良率增加以及市場波動加大的情形下,商業(yè)銀行取消貸款優(yōu)惠是最正常的選擇。房價下降有可能將會給商業(yè)銀行帶來風險?!皞€貸放松有助于解放開發(fā)商的庫存,但只代表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?!壁w錫軍說。
21世紀不動產市場發(fā)展中心總監(jiān)桑豫峰表示,從目前跡象來看,二三線城市取消或大幅松綁限購,已獲得中央的默認,這其實正是去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對房地產實行“分類調控”原則的具體運用。
桑豫峰指出,上半年房地產市場的調整,并不是由于限購收緊導致,而是市場因素自發(fā)推動的結果,因此,取消限購并不會立即扭轉樓市向下調整的軌道,潛在購房者的預期也不可能迅速逆轉。短期來看,宏觀經濟仍未完全穩(wěn)定,房地產很難一枝獨秀。長期來看,隨著改革的深入,經濟結構的調整,房地產增長的空間被大大壓縮,即使房地產不會就此進入所謂“長期拐點”,但成交和價格大幅放緩,卻是多數人的共識。(編輯徐煒旋)